9月10日下午,bat365在线中国官网登录入口召开“2021年教师节综合表彰大会”,颁发学校首届“西部红烛两代师表奖”。bat365官网化学化工学院退休教师章竹君教授获此殊荣。化学发光分析领域专家章竹君教授对国家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他始终用渊博的学识将学生带入科学殿堂,用自己的博大胸怀提携学生发展,用自己的高尚品质引领学生走向崇高,坚持做学生创新思维、学习知识、锤炼品格、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章竹君,男,汉族,1938年1月出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人士,现为bat365在线中国官网登录入口化学化工学院教授。195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年后在bat365在线中国官网登录入口任教,1985年晋升教授。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曾被南京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聘为兼职教授。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部第四届和第五届评议组成员、化学计量学及化学生物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现代分析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委员、陕西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曾兼任《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试验室》《冶金分析》及《岩矿测试》等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编委、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客座教授、1997年至2014年美国纽约科学院高级成员。1992年至2014年连续8届被遴选为欧洲光导纤维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常设指导委员会委员。1985年被评选为陕西省优秀教师,1995年被评选为陕西省优秀博士生导师,1998年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教师,1999年被授予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
他是睿智勤奋、勇于探索的科研“排头兵”
章竹君勇于创新,对真理执着追求,辛勤工作在学科发展前沿,涉足于分离科学、微量化学、分子发光光谱、光导纤维化学和生物传感器、临床化学等一个又一个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领域,并多有卓越建树。他倾毕生精力对光导纤维化学和生物传感器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建立了多种传感器响应理论模式,完成41种适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传感器设计;先后发展建立了原位(in situ)、在体(in vivo)实时(real time)及多元参数测定系统和生态体系研究实时分析系统;联合微型(50微米)光纤传感器探头,微透析取样,多维光谱解析技术,毛细管电泳及化学和生物发光检测,自动控制和软件设计等,实现了药物、毒物及微量元素在活体内代谢过程实时监测;作为最早在我国开展化学发光分析的学者,他建立了40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化学和生物发光新方法,提出了电位溶出化学发光分析和电生试剂化学发光分析新技术并成功用于多种药物测定、药物蛋白反应研究和环境毒物及药物在动物体内实时、在体检测;开展了高效液相色谱及毛细管电泳化学和生物发光检测器的研究并成功用于多种复杂药物的快速分析;在发光免疫分析方面,完成了LAK细胞、TIL细胞、LICC细胞等抗癌细胞毒细胞的发光免疫分析;提出并发展了偶合反应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的新方法,自由基生物发光反应研究,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分析研究;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研究,快速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和仪器研制等,研究工作己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
他是享誉盛名、建树颇丰的发光“第一人”
章竹君的多项研究工作曾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其在化学发光分析领域发表论文的篇数(SCI源刊)连续18年(1996-2014)居全世界第一。章竹君的多项研究成果既是新世纪分析化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又是该领域新技术研发的主要基石。章竹君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7项;国家“十五”重大专项课题2项,教育部重点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重庆市重大项目1项和其它横向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5项欧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有10项研究成果获部委或省级奖励,其中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71篇,其中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300多篇,论文总引用次数约3000次。主撰专著1部,合编专著8部。章竹君被国内外学界公认在行业领域特别是领域的新技术创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是我国最早开展化学发光分析的学者,被誉为“化学发光第一人”。
他是为人师表、师生爱戴的网红“章爷爷”
章竹君是一名建树颇丰的学者,更是一名桃李满门的教师。从1979年进入bat365在线中国官网登录入口,三尺讲台,一站就是60余年,先后给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课程8门,指导硕士生130多人,博士生30多人,授过课的学生更是不计其数。他的教学灵活而不枯燥,生动而不单调,严谨而不呆板。他认为,对高等学校的教师而言,最重要的两个任务是教学和科研,并且教学是第一学术责任。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在课堂上,他会在讲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们讲述一些中国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们以祖国为荣,以为祖国贡献力量为责。
章竹君以实际行动,不断诠释着教师的工匠精神。章竹君并不因为自己是学界泰斗、老教授,就对授课内容掉以轻心。反而以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初心和工匠追求对待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从精心备课开始。对于已经上了50多遍的《仪器分析》专业课,他仍然亲自备课、更新素材、充实内容,把最新的科技成果收入教学中。坚持“每一节都不一样”。他的选修课,不只对化学专业的同学开放,全校各个院系的学生都可以选。为了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听懂化学,他“兼学”网络语言,在旁征博引中与年轻人打成一片,把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课,讲成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连门外汉都能听懂的“百家讲坛”。不只是化学专业学生爱听,跨院系选修的学生也慕名而来,小教室换成大教室座位依然不够。他说得一口纯正英语、玩得一手熟练电脑、掌握潮流前沿、会聊明星八卦,上课需要微博“打卡”。更难得的是,为了当好教师,章竹君还下了很多“苦功”:他努力修正自己的“四川普通话”;为了嗓音洪亮而专门练习美声;为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听懂、有所收获,他旁征博引,从天文地理到“心灵鸡汤”,甚至还引用网络段子讲解艰涩的学术问题。如此用心,深得学生们的喜爱,被学生亲切地称为“章爷爷”。在学生眼中,章老师就是“一本移动的百科全书”,“他学识渊博,对分析化学领域有着深刻见解”。
“学生的事情比天大。”实验室初创时,仪器不完备,章竹君把自家的电视机搬到实验室,供大家使用。实验室刚迁到新校区,尚未安装空调和暖气,学生无意间说到晚上做实验特别冷。章竹君立即打电话:“赶紧装空调,不能把学生们给冻着。”第二天,实验室里就多了一台空调。看到课业辛苦,他给大家放一天假,自己出钱买材料,带学生们出去野餐烧烤。有时候,还会带学生到家里,请夫人做一桌丰盛的饭菜让大家大快朵颐。很多学生遇到情感、生活上的困扰,也都会找他诉说,他会耐心开导,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逢年过节或是章竹君生日,他的手机、邮箱里总会收到很多问候和祝福,他也总是认真地一一回复。他把教学科研视作生命精雕细琢,他把学生当成手中珍宝倍加呵护,用实际行动彰显师者大爱。
他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领头雁”
章竹君教授对国家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始终用自己的渊博学识将学生带入科学殿堂,用自己的博大胸怀提携学生发展,用自己的高尚品质引领学生走向崇高,坚持做学生创新思想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坐着讲课,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有一次,章竹君由于痛风引发腿疼,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到了上课时间,在助理搀扶下,章竹君一步一步走进教室,站在讲台的一刹那,底下的学生一片安静。讲课近三个小时,章竹君全程站立,甚至没有坐下歇一会儿,只是中途不停地喝水。这一堂课,白发苍苍的章竹君忍着腿痛认真授课,台下的同学感动中仔细聆听。有人建议老师坐一会,章竹君说道:“坐着讲课,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已经在讲台上站了将近六十年的章竹君经常强调自己的这个原则,在bat365在线中国官网登录入口,这位80岁老人的人气永远是最旺的,公开课的名额几秒钟就能被抢光,学生信服他在分析化学领域的权威,也喜欢他引用网络段子讲解金色学术问题和最新科研成果的风趣,但大家不知道看起来身体硬朗嗓音洪亮的章老师已经做过4个心脏支架,还有严重的痛风,而他以八旬之躯也要坚持站着上课,这不只是对学生求知的尊重,更是在表达一种老树春深更著花的惊心动魄之美以及向上向善的力量。
“在讲台上站到最后一刻,是我的心愿”。坚持站着授课、一手漂亮的板书、严谨细致的讲义、带领学生游学问道、旁征博引的大师风范,章竹君身上留存的是“老派”教师的风骨,犹如一颗兰草,展绿于林泉之下,溢香于空谷之中,不与树争高,不与花争艳,始终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以挚爱教育之心诠释师德内涵,以热爱学生之心耕耘三尺讲台,以关爱后辈之心引领青年教师发展,这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优秀精神品质,是当今教师濒危少见的珍宝。
不同于一般的老年人,章竹君在生活中还是个“潮人”。他的电脑操作非常熟练,由于年轻时在美国游学,现在说得一口漂亮纯正的英语。说起明星和八卦,章竹君跟学生也能聊得火热,而且他还是忠实的电影迷,会去电影院看新上映的电影,也会和学生谈论影片所传递的信息。每一次和他相处,学们都能从他身上感受到对生活的热爱,将每一天过得有滋有味,精彩非凡。
章老师一生追求真理,敢于说真话。他辛勤工作在学科发展前沿,活跃在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中。参加学术会议时,他认真聆听报告,对于研究报告中浮夸不实的地方,他不会“圆滑地”装作没看见,总是会说出自己的看法,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发言会得罪人。学生们从他身上看到学者应有的风骨。这些言传身教,使得学生能够在目前浮躁的风气下,守得一分严谨做科研的真心。
“我一辈子就干了两件事,教书和搞科研。”章竹君时常这样说。在他看来,前者是他更乐意做的事。“学生取得成就的时候,也是我感到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候。”